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丨央行发声: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

行业新闻丨央行发声: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

2022-01-10 10:41:21

重大信号!央行发声: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




01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就近期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发布会要点

1.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要靠前发力,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

2.1月17日降息体现了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3.经过2021年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4.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连续5个季度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越低空间越大。

5.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四季度房地产贷款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将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6.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

7.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将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进一步深化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

02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空间变小但仍有空间

1月17日,央行开展了7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超预期下调10个基点。市场普遍关注,在1月17日降息的基础之上,下一步降准的空间和可能性如何,尤其是1月份是否还有降准及降息的空间。

对此,孙国峰表示,这一操作是为了增加流动性供给,提前对冲1月份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加快发行、春节前现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体现了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观察利率要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看实际的贷款利率变化。另外一个角度,要看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LPR是由报价行根据对最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市场化报价形成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都会影响LPR报价,还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及存款利率监管等,对资金的成本也会产生影响。”刘国强表示,经过1月17日的降息,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也相应下行,1月20日,商业银行会给出最优的贷款报价利率。商业银行对资金成本等各种因素比较敏感,会及时考虑各种因素的最新变化进行报价。

降准方面,刘国强表示,经过2021年两次降准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这个水平已经不高了,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国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03

宏观杠杆率连续五个季度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

刘国强表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杠杆率下降。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五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越低空间越大。

刘国强表示,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从国际上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比较好的,经济增长韧性比较足,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快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为未来更好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央行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调,立足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好跨周期货币政策。

04

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

邹澜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了介绍。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

邹澜表示,去年下半年,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受此影响,房地产各类主体避险情绪上升,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针对这一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金融管理部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工作。二是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三是出台《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

邹澜表示,房地产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管理框架下,更多地是落实城市政府属地责任,结合当地市场形势,因城施策实施房地产调控。

“基于去年下半年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各方面尤其是部分金融机构基于对市场形势、风险演进的判断,有一些应激反应,所以去年9月下旬以来,央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起,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帮助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判断市场形势变化,更好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邹澜称。

邹澜表示,央行仍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长效机制的安排,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要求,稳预期首先就是政策预期要稳。下一步,央行将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05

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

近期,美联储释放出加速缩减购债(Taper)和加息的信号,市场有所担忧中美货币政策背离会带来资本外流或者人民币贬值等冲击。

对此,孙国峰表示,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也有较强预期,我国的宏观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应对疫情以来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好跨周期设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这些都有助于缓和和应对外部风险。总的看,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

孙国锋表示,下一步,央行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

对于中美利差是否会影响汇率,孙国峰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市场供求、国际市场走势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主要由市场决定,既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弹性增强,双向波动,这是人民币汇率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促进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变化,跨境资金流动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我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国内经济稳健发展,为保持内外均衡提供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看,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动态均衡。下一步,央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以我为主,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企业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刘国强表示,中国是大国,货币持续的单边升值或持续的单边贬值,在大国很难出现,在中国更不可能出现。因为中国的宏观调控是有度的,也没有大水漫灌,还是按照经济规律做事,微观的市场机制也比较有效,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干扰因素,但总体上还是合理均衡、基本稳定。

<section style="text-align: left; justify-content: flex-star
最新动态
PLEASE CONTACT US
如想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请给我们发送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