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新兴产业而言,早期投资必然被认为是主题投资,投资弹性受到政策驱动、新技术推出而大幅震荡,行情反复多轮发酵。不过,伴随产业端缓慢成长,产业渗透率快速提升,成长投资的逻辑得以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此轮行情中股价波动最大的却是一些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下的传统制造公司。
尽管这些公司现在被视为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中的重要主体,但是在不久之前,大多数基金经理很难将这些传统制造公司与新兴产业挂钩,更不会将其纳入股票池中。
老树开新花,人形机器人在AI等科技加持下,给老装备穿上信息化新衣,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AI赋能下,基金经理开始重新审视人形机器人的投资逻辑。
余欢表示,从估值角度看,现阶段这些公司估值较高,但对于有明确产业发展趋势的高速成长性行业来说,需要采用新业务及传统业务分部估值或者远期估值折现的方式较为合理,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估值,很多龙头企业当前估值仍具有合理性。
华北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AI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让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强的爆发性和广阔的成长空间。
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而言,国金证券认为,科技巨头量产临近叠加不断进步的软件模型,人形机器人投资已从主题投资往景气投资风格切换。
AI技术的不断突破让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张荫先认为,AI技术的突破,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泛化能力,也就提升了它的边界。余欢认为,传统的机器人只有“小脑”,只能通过“线性”的指令实现相对简单的运动控制,AI技术的发展能为机器人提供更高阶的智力支持,使其实现拟人化的感知、学习以及决策能力,相当于让机器人拥有了“大脑”。
“AI时代,科技主线有望成为全民共识。” 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基金经理闫思倩表示最看好机器人。机器人是AI+万亿空间的产业,从0到1,行业刚刚开始,中国面临再次弯道超车,领先全球的机遇。
余欢指出,2025年或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行业有望真正实现从0到1的进展,对于这样渗透率有极大提升空间的高速成长性赛道,更愿意用更长期的视角紧密跟踪行业及相关企业进展,以长期成长股的策略对待相关受益标的。
张荫先也是本着“长期成长股”的策略去对待人形机器人标的。他指出,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人类一直追求美好生活,在这样不可逆的趋势背景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无疑将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除了初创企业外,还会有家电巨头、互联网平台公司、汽车公司都会下场,产业目前处于快速扩容、百花齐放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