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铭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WORK SUMMARY
刚刚,直线拉升!利好密集来袭
据彭博社消息,规模达1.8万亿美元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表示,投资者应卖出美国科技股,同时增持中国资产。
此前,高盛、摩根大通等知名机构也集体看好中国股市。高盛经济团队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到2025年底将分别上涨约20%。摩根大通称,中国股市预计将在今年1月底前后迎来逆转。瑞银证券近期也表示,2025年A股整体企业盈利将明显改善。
1月22日下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受上述消息刺激,1月22日晚间,富时中国A50期货指数一度直线拉升,涨幅最高时达到1%。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也盘中出现拉升,一度从7.2899上涨至7.2652,拉升了近250个基点。
PART01
外资巨头看好中国资产
PART02
A股迎来重磅利好消息
1月22日下午收盘后,A股迎来一则重磅利好消息。
当天下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主要举措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上述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上述方案的发布无疑给市场吃了定心丸,近期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通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吸引耐心资本,有利于提振投资者的入场意愿,提振投资者信心。春节即将到来,春节之后往往是春季躁动行情,这是A股的季节性特征,建议大家保持信心和耐心,在市场调整的时候布局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来抓住下一轮行情的机会。
另有券商指出,保险、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不断疏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主要有三:一是股价波动为市场常态但业绩考核周期过短,二是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有待完善以吸引“长钱长投”,三是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等监管压力。
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最新发布的实施方案明确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以及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等要求,此举对疏通前两个卡点堵点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第三个,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下调权益风险因子等举措进行了有益探索,预计未来仍有政策优化空间。
上述机构表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市场内生稳定性。在风险可控的背景下,险资有望增加权益资产来应对低利率环境。当前保险资金权益配置比例(股票+基金+长期股权投资)为20.4%,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4%,对应的权益配置上限为25%,而上市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在200%以上,因此权益规模和实际比例均有提升空间。
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树立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理念,降低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进而提振投资者信心,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随着外部不确定性与内部应对逐步落地,增量资金接力,市场活跃度有望再回升。
另外,1月20日,社保基金会党组书记刘昆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会议强调,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思考谋划社保基金发展,审慎稳健开展基金投资运营。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有效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1月2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